校外新风

不忘初心 薪火相传:上海外国语大学背包记者团探访中共六大会址

发布者:张燕发布时间:2019-12-04浏览次数:450

中共六大作为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海外召开的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2019年11月11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背包记者团前往莫斯科郊外五一村,参观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重温了那段低潮奋进的历史。

从残垣断壁到浴火重生

11月的莫斯科,下午三点,太阳的位置已经很低。当记者团成员到达展馆门外的时候,阳光倾泻而下,修缮一新的展馆散发出非常柔和的光芒,让人难以想象这座俄式小楼所经历的沧桑变化。展览馆副馆长马先军为记者团成员介绍了这座建筑的历史。沙俄时代,它是当地贵族的庄园,几经易主之后,1917年被苏联政府收归国有。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度成为集体农庄宿舍。二战结束后,庄园主楼、厢房和庭院建筑均被改为住宅。甚为可惜的是,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几乎全部被毁掉了。1960年8月30日,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部长会议决定,将该庄园定为历史文化遗产。但2009年和2010年发生的两次大火,使这座红色建筑面目全非。

2010年3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与俄时任总理普京就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达成共识。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见证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的补充议定书,确定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作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的分支机构管理和运营,并与戈洛杰茨副总理共同出席了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启动仪式。在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下,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和常设展览馆展陈工作作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的重点工作顺利推进。2016年6月20日,全部修复工程竣工并顺利通过中俄联合竣工验收。7月4日,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举行建成仪式并正式对外开放。修复之后的建筑,仅剩位于二楼阳台的遗址墙能够让我们略窥几许历史的印迹。

在艰苦岁月仍然坚持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展览分为“中共六大召开前的形势”、“中共六大的筹备与召开”、“中共六大之后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中共六大会场和中俄关系新发展”五个部分,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中共六大召开的历史。展馆中珍贵的会议档案,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九十一年前的会议现场,感受着奋笔疾书间的革命时刻。

1927年,中国革命正处低潮,急需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然而此时的中国被笼罩于白色恐怖之中,在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中共六大的地点被定在了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村庄。1928年春,参加中共六大的代表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1928年夏,会议在极其秘密、严峻的条件下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142人,会议开了24天,通过了18项重要决议,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副馆长为记者团成员详细解说了这段历史,并且指出,和平年代总是难以想象当初革命的艰辛,但恰恰是,在艰苦的岁月仍然坚定信仰,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传文化,促交流通民心

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不仅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海外红色圣地,更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自重建以来,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接待了超过一千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围绕“传文化,促交流,通民心”这九个字,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充分发挥首家官方海外红色教育基地的职能,常常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比如2018年春节之际,展览馆邀请了当地二战老兵参加新春联谊会,已值耄耋之年的他们在台下欣赏节目,和中国人齐声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革命友谊在歌声中逐渐升华,在和平年代仍熠熠生辉。

展览馆里,诸多来自中国的物件印证了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的那一番话:中国同志将中共六大会址变成了一座真真正正的原创博物馆。钧瓷器皿、潮绣《梅兰菊竹》、中国结等,或置于玻璃柜内,或悬于绿墙之上,仔细观赏,便能感受到背后凝结的独属于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气韵。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

展馆二楼,正在举办中俄建交70周年图片展,张张经典。记录了七十年来,中俄共同走过的风风雨雨。从黑白到彩色,从模糊到清晰,多的不只是那一点点色彩和像素,更是逐渐累积堆加的历史的厚重。

2019年,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上外的前身是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上外的七十年,与新中国的七十年同呼吸共命运。在七十周年校庆召开之前,能够开展这样一次海外红色之旅,具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

即将离开二楼展厅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幅字:“不忘初心,薪火相传”。这是2016年7月开馆之后,我空军赴俄参加SU35飞机培训的官兵到馆参观,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之后,部队领导请国内书法家徐虎同志书写并送到展馆的。这幅字让记者团成员倍感亲切,“薪火相传”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院训,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海外实践项目,这八个字或许是对记者团本次红色之旅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