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足迹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张琳妤:助力基层,乡约盛夏

发布者:张燕发布时间:2020-08-11浏览次数:220

  个人简介:张琳妤,女,2001出生,河南南阳人,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六班的学生,共青团员。该生在校担任外国语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干事和学校社团联合会干事,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多次参与学院晚会的筹划,荣获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优秀干事”的荣誉称号,参演“5·25心理健康宣传月”心理剧,并获得学院第一名及学校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中,积极参与政务工作,投身扶贫一线,践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响应政府号召,学子回乡,为家乡出力

  719日,我所在的南召县发布了“优秀学子回乡”的大学生招募计划,乡政府为深入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全面推进“诸葛英才计划”,服务全县脱贫攻坚大局,特地招募大学生深入政府实践,我响应号召,积极报名,顺利通过了乡政府大学生实践考试,参与到了政务实习工作中。经过一周的政务实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政务工作无小事,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还要把时刻要把工作放在首位,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树立一流的政务工作者形象,确保每项工作有效正确,维护好政府形象,彰显政府公信力。

  

知心”先“知音”,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

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目前普通话的普及率已接近75%,但有一些贫困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仍然很低,720日,我走进政府相关部门的办公室,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普通话推广与宣传的交流,与韩书记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政府对普通话的普及十分重视,并且认为学好普通话能够助力脱贫攻坚,尤其是让贫困户能听懂说清普通话,就能更好的宣传脱贫政策,让贫困地区和家庭拥有致富的理论依靠。

  

721日,我走进县里的学校,就普通话的普及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学子们对普通话的关注度颇高,受时事政治的影响,有不少学子知道国家出台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针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要有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因此学生们的普通话都不错,学校对普通话的使用也十分重视,要求课堂上、校园内均使用普通话交流。我还随机提问几个同学有关普通话的问题,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可见对普通话的重视和了解,受到同学们的感染,我告诉他们要走出我们小县城,普通话是一块“敲门砖”,在未来的大学和社会普通话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学习说标准普通话。

走进敬老院,温暖老人心

 722日是政府访问敬老院的日子,我跟随前辈们走进了乡里的敬老院,我们此行带了老年人专用的钙奶和衣服被褥,为居住在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物资和关爱,我们帮助老人们打扫了卫生,陪同老人们说话解闷,询问了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基本需求,老人们很感谢政府每月的到访和照顾,一位老人紧紧握住一位前辈的手,眼中满是感激的泪花,手还比划着表示感谢。老人感恩的举动牵动着我们的心,虽然基层工作辛苦,但是切切实实的“为人民服务”让我们感到了加倍的快乐和满足。

  

实时普查贫困户,掌握脱贫工作

 725日是政府下乡扶贫的日子,为全面掌握各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全面了解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情况,切实做到摸清底数,找准短板,发现问题,对标逐户过筛,对标整改落实,确保脱贫摘帽能够顺利过关,我们分组对贫困户进行普查,询问他们是否有“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以及国家政策享受情况,全面掌握本县的脱贫情况,为之后的脱贫工作铺路。脱贫工作快要走到尾声,我们逐个普查的贫困户基本都已走出贫困,步入正常生活,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这让我们心里非常得温暖。

  

726日我们对街道边的超市进行登记调查,我们挨个登记超市的法人代表,所用的员工数量,以及详细的地址和电话,给他们讲解为何要登记信息和政府随后也会进行店铺整改和财政补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段充实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是人生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的艰辛和基层工作的艰难,但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在这里我学到了“厚德载物,笃志为民”的务实精神,切实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以及不断虚心学习、脚踏实地工作的态度。作为当代大学生,青春的色彩不应该只有校园生活;作为青年,肩上的责任不应该只有读书;使命在心中,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家乡、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