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建设

【特别关注】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七)

发布者:张燕发布时间:2023-09-25浏览次数:307

以社区建设为抓手 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知新书院党委书记、院长 彭榕

知新书院在深入学习领会新学期工作会议基础上,结合《河南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以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为基础、以文化塑造为重点、以通识教育为核心,持续完善“四梁八柱”育人体系,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一站式”学生社区。

党团组织架构重塑,优化育人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优化学生社区基层党支部、团支部设置调整完善知新书院党团组织特别是党组织架构,实现对楼宇、楼层的全覆盖。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增加党团组织活动阵地和设施,将学生社区作为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不断增强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多维育人阵地融合,提升环境育人质量。建设“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进一步优化主题社区综合服务站的空间布局,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标准化建设综合办公室、辅导员工作坊、导师工作室、党团空间、学生之家、文化区角等单元,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站建设成为集师生办公、活动开展、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空间,做好“一站式”物理空间打造、“一站式”精神空间营造、“一站式”服务体系塑造、“一站式”育人文化氛围营造,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合理化的思想、学习、生活等需求。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建设,构建基于“吃住行学”的数据挖掘平台,将数据分析反馈结果应用于社区工作决策学生管理服务、风险评估预警等方面提升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多层次导师团队入驻,健全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学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通识教育导师、常驻导师、朋辈导师等多方主体在学生社区入驻,构建教学与学生管理交叉融合的一体化指导体系,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进一步厘清双院职能边界,做好“中间地带”的融合,共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矩阵式培养模式。对标卓越工程师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选拔发展有潜力、学业有余力的优秀学生,组成“菁英班”,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业拓展、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培养、价值塑造等。

特色社区文化打造,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以“社区—年级—宿舍”为纵向分层、“特长—专业—兴趣”为横向分类的立体化社群分享框架,根据学生爱好、特长、兴趣建立书院文化社群,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以学风建设、劳动教育、运动特长、专业技能、心理解压等为重点,深耕主题社区服务点文化特色,营造学生社区文化育人良好氛围。除传统意义的文体活动、宿舍文化建设之外,更强调以学生自我参与为主体的自治文化建设、以数据平台支撑的智慧社区文化建设、以规范社区运行的制度文化建设,形成成熟的文化育人工作矩阵,持续不断凝练特色形成品牌。


思想引领聚合力 真抓实干促发展

新闻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 刘春蕾

9月1日,学校在至善会堂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在学校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校党委书记余本海、校长张宝强的讲话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以新学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新闻与传媒学院加强统筹谋划,厘清工作思路,不断凝聚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破解制约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精准学科定位助力创新发展在学校迎评促建的关键节点,新闻与传媒学院从学科定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横纵对标、查缺补漏,疏通理顺卡点瓶颈,着力推进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淬炼学科优势,努力培养具备基本知识扎实、基本理论牢固、基本技能熟练,能写、能说、能编、能拍的“三基四能”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传媒专业人才。

聚焦强基铸魂强化队伍建设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80%,只有不断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本领,才能确保工作出实效上水平。结合学院人才引进实际,打破思维定式,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处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发掘教师内驱力,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让教师敬业乐业,真正做到“以校为家”。

深化校企合作,共育传媒人才。2018年,中共周口市委宣传部与周口师范学院共建新闻与传媒学院。学院一直以来积极探索与地方各级平台的对接,先后在平粮台遗址博物馆、时庄遗址、杜岗会师纪念馆开展专业采风活动,与各市县区宣传部门共建实习基地,多形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成功入选河南省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和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下一步,学院将着力推进周口地方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与学院学科优势深度契合,促进校地在文旅产业互动、品牌形象提升、景区宣传推介等方面合作,加强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周口加快建设“临港新城,开放前沿”注入强劲动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攻坚克难奋者先。新学期工作会议,校党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及时回应全校师生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期盼,着力构建“1234”高质量发展体系,不仅是对当前阶段学校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同时也对每一名周师人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练就干事创业的“铁肩膀”,打造干事创业的“护身符”,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扬帆起航 砥砺奋进 书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网络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王迤冉

新学期工作会议对学校事业发展出全面部署,既总结过去,又着眼未来,既强调顶层设计,又重视基层落实,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和行政审时度势、把握大局的政治智慧和担当,也为全校上下进一步提振精气神、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的学期网络工程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以质量为本以创新为魂协同为策以育人为要,在新起点上踔厉奋发,奋力开创学院各项工作局面。  

以质量为本,筑牢人才培养根基。学院将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为契机,锚定质量这个发展基石,积极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技能提升活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以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工程等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等,逐步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力争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工程等项目2-4项,编写新形态数字化教材1-3部,建设省级基层教学组织2-3个。

以创新为魂,提升学科科研水准。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学院将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化对外合作与交流,争取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专业博士3-4名、特聘教授1-2名;优化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科研管理质量与效率,争取获批3-5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SCI/EI检索高质量论文8-10篇、出版专著1-2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3项。

协同为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产教协同拓展学院办学空间的战略举措。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周口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河南省三川云汇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省华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完善周口市大数据研究院、周口市人工智能联合研发中心等五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围绕智慧农业、智慧教育与模式识别三个科研方向拓展合作渠道,争取在国家农高区、周口市文昌小学等单位建设相关产教融合实验基地获批3-5项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校地合作,统筹内外资源,突破工作壁垒,扩大合作网络实现知识传授与社会需求有机对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育人为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将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安全稳定。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优化学习氛围,逐步提升学生考研率;以双创赛事为驱动,凸显工科底色,力争取得省级以上奖项5-10项;创新载体,校内小课堂组织特色文体活动,社会大课堂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网上云课堂建设学院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矩阵,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力争获批省级思政和学工项目1-2项、暑期“三下乡”省级以上重点团队1-2个。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网络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心怀使命,砥砺奋进,在新时代的跨越发展中,提振“精气神”,再书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立足特色 突出优势 努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党委书记 李锴

校党委书记余本海、校长张宝强在新学期工作会议上,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重点工作任务的讲话,令人振奋,深受鼓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将继续凝心聚力,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校事业发展新征程中。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推进内涵建设。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以美术学专业(师范)为亮点,绘画专业(多元化工作室)为特色,动画专业、环艺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为地方而设计)为重点,以“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基础教学—实践实训应用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纽带的,结构合理、管理科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文素养课程比重,逐步完善以文化传承、传播和文化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体系,形成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树立“大美术学科”观,进一步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积极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以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为平台,以科研带动教学以实践实训铸就特色。在现有学科基础上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在专业建设上与省内同类院校错位发展,努力使专业建设走在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将主题性采风、写生、展览与教学相结合、与传统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目前,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学院正在论证把书法学专业修改为书法学(师范)专业,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教育教学类课程,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配度。

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积极探索校地联合、校企联合新模式,强化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与实践的产学研探索,努力满足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引入应用型实践课程,开设与地方需求相适应的应用美术课程,如:公共艺术实作(墙体绘画、壁画、公共雕塑等)、当地旅游工艺美术应用等。利用专业优势,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进行绘本绘制与动画创作,探索艺术服务地方社会新路劲。加大设计类专业与业内企业的合作交流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轮训和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强化内部治理,持续推进“三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实现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在提升学院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认真落实民主管理,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学代会的作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为学院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凝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编审/武暾 签审/周效章 审核/周效章